中国合成氨“元老”的句号画得很圆满。9月12日上午,吴泾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的合成氨装置———这一运行了44年的全国首套合成氨装置正式退役。这一关,将“关”掉吴泾化工20%左右的能耗,可以确保整个企业“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35%的目标得以实现。
“合成氨就等于吴泾化工,吴泾化工就等于合成氨”,老职工都喜欢这样形容。用董事长胡永康的话说,吴泾化工就是以合成氨起家的。合成氨是化肥生产的主要原料,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958年吴泾化工诞生之初就开始投建这套装置。
1963年,这套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安装的"中国第一"合成氨装置正式投产,当时年产能2.5万吨。1964年,董必武为这套合成氨装置题词:"化分化合,依自然律,巧夺天工,品由气出,农业急需,滋养谷物"。
而挥别,也如诞生一般精彩。合成氨"元老"功成身退,体现的是吴泾化工"壮士断腕"调整产品结构的胆略,折射出上海刚性节能铁腕减排的决心。
40多年来,作为全国老牌化工企业,吴泾化工这套装置的产能也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达到年产12万吨。"整个90年代吴泾化工的职工几乎就是靠合成氨项目吃饭的"。运行40多年来,这套装置贡献产值33.38亿元,直到停产前,还在源源不断供给金山石化原料。因为市场需求不断,这套老装置也成了全上海唯一一套运行至今的合成氨装置。
不过,当年的明星装置,现在也是能耗大户。去年,吴泾化工被列入全国千家、上海十家重点能耗企业。这套12万吨合成氨装置的耗能,占到全公司总能耗60%以上;每万元产值能耗超过11吨,是现代化工装置平均水平20倍左右。要不要关停?吴泾化工列出了两道"减法":一个"减",公司将减少5个系列产品品种,损失年产值3亿元,裁减1200个就业岗位;另一个"减",是每年将减排工业废水160万吨、工业废气3亿标准立方米、固体废弃物3.8万吨、二氧化碳30万吨,每年减少能源消耗约24.6万吨标准煤。为了完成后一道"减法",必须舍得做前一道"减法"。
忍痛割爱的挥别,更是一次转变增长方式的漂亮转身。合成氨曾是吴泾化工的主要产品,它的退出,意味着吴泾化工的产品结构将发生巨大改变。未来,这里将建成新的醋酸类产品装置,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能耗低,将推动整个吴泾化工朝着精细化工、高端发展、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在9月12日的退役仪式上,伴随这套合成氨装置工作了39年的老职工吴知平有些激动,"我和这套装置一样,都从年轻力壮干到年事渐高"。上岗第一天,他为自己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而兴奋,而现在作为高压工段长,他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虽心有不舍,但更为企业可以预见的美好前景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