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地球上已发现的生命都是有机的,那么,宇宙中所有的生命都是有机的吗?现在谁也无法回答。不过,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最新研究表明,星际尘埃中的无机物质有可能形成一种类似生命基础的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暗示着地球之外的生命或许并不需要有机分子作为基本材料,同时也为地球上生命起源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9日的《新物理学杂志》(New Journal of Physics)上。
这听起来确实有些天方夜谭。不过,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物理研究所(General Physics Institute)的V.N. Tsytovich和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以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等离子体中的复杂的无机原料混合物发现,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机粒子能够变成有组织的螺旋结构。而且,这些螺旋结构之间会以与有机物质和生命相关联的方式发生相互作用。
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家认为,等离子体中的粒子之间几乎没有组织性可言。不过,Tsytovich和同事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型证明,随着电荷逐渐分离和等离子体变得极化,上述的自组装过程是有可能发生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由固体粒子所形成的螺旋结构自身都带有电荷,因而彼此间会相互吸引。
更不可思议的是,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螺旋结构还会经历一些通常与生物分子(如DNA和蛋白质)相关的变化。比如,这些螺旋结构会断开、分叉,进而形成两个原始结构的副本。此外,这些螺旋结构间的相互作用还会促使它们中的不稳定结构分解,进化成更多的稳定结构留存于等离子体中。
Tsytovich说,“这些复杂的等离子体结构所表现出的自治、复制和进化的性质,使它们满足了一种无机生命候选物质的所有必需条件。”
研究人员表示,形成螺旋结构的等离子体条件在外太空广泛存在。即使是在地球上,雷击也会产生等离子体。因此,有可能原始地球上最先出现的是无机生命形式,而有机分子以它们作为模板,演化成为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