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Array Plastics LLC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Pittsfield,去年底在武汉建成了占地1400平方米的小型注塑厂,仅配有一台注塑机。但他说,过去十年他一直在华采购此类高性能塑料,这段经历使他深信需要特殊工程技术的聚醚醚酮这类塑料的本地模塑市场即将开始腾飞。
他说,他的公司刚刚起步,主管人员和顾问来自中美两国,其中有些人曾供职于GE塑料集团(总部位于Pittsfield)这类行业巨头,具有产品开发工程背景。他们的销售对象是年销售额介于5000万-2亿美元(3.785亿-15亿元人民币)的中小型产品生产商。
Johnson说:“不少人都表示,客户纷纷将生产迁往中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他们又对高性能领域不太熟悉,转型无门。”
他认为,这些企业将中国视为削减某些高精密零部件成本的一种方法,但在质量上不太放心,也担心遭到剽窃。他说,身为美资企业,China Array公司一旦遇到知识产权问题便可诉诸于美国法院。
Johnson说:“我们让客户放心,我们能提供美国标准的工程支持和质量控制,而且我们决不会外泄机密内容。”
目前公司运营仍处于初期阶段,Johnson说,他欲采取财务“保守”管理,根据内部增长情况,5年后将把注塑机产量扩大至25-30台。该公司还希望建立自己的模具生产厂。
Johnson说,China Array公司由于将过去外包的模塑生产转到内部,取得了收支平衡。
China Array公司的销售和市场副总裁Carl Olson说,其大部分业务瞄准出口欧美的跨国生产商,但首个在华项目正为中国市场开发一款工程性能产品,且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投产。他曾在GE塑料担任开发工程师很长时间。
公司认为在武汉建厂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Johnson承认他们的跨国企业潜在客户大多位于较远的沿海城市。
在武汉建厂也是机缘巧合:早在1980年,Johnson就与当地的中国国家船舶公司建立起合作,后者是当时政府批准可与外资合作的少数公司之一。
随着业务关系的加深,Johnson帮助当地政府建成一座工厂,专门生产不锈钢食品加工设备,但如今塑料取代这一切成为China Array公司的重头戏。
此次仍选择在武汉建厂的部分原因是许多骨干员工都来自武汉,包括总经理Li Qinren,1985年,Li还在中国船舶公司任职时就与Johnson开始了往来。
Li说,武汉在人员招聘上也颇有优势。当地高校的实力雄厚,较容易招募到专业人才,特别是过去前往沿海发展、但随着武汉的繁荣现在希望回到家乡的武汉本地人。
公司不愿披露更多详情,但表示武汉的劳动力成本可能只是上海和深圳等沿海城市的2/3。
武汉也是中国的汽车重镇,这里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汽车制造商—东风汽车集团公司的本部所在地,东风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和李尔、法雷奥等跨国供应商组建的合资企业也坐落于此。
但Olson说,China Array公司目前不考虑踏足“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业”,而选择医疗、电子、液体处理和航空航天等市场。
Johnson说,他认为国内企业需要5-10年才能建立起高性能工程和树脂应用所需的稳固技术基础。他说,China Array公司的重要计划之一是在华建立自己的人才库。
Johnson说:“这类工程人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大力扩展人才储备。公司未来的前景取决于我们的人才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