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贸出口政策继续调整 "资源产品宁愿埋在地下"
2007-5-14       中国聚合物网
    

    自6月1日起,我国将对磷酸二铵开征出口关税,并将磷矿石的暂定税率由10%提高至20%。

    业内专家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对部分产品开征出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这一增一减体现了我国外贸政策发生的实质性变化。

  消息人士透露,出口退税的调整还将继续,我国仍将采取进一步措施降低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率,并对部分产品开征出口关税等,“但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有此待遇,先进制造业等将不在其内。”

  “资源类产品宁愿埋在地下”

  对于提高磷矿石出口暂定税率,商务部研究中心研究员梅新育说,这种调整体现了我国目前减少出口资源类产品、增加加工程度高产品的外贸政策调整趋势,“这体现了保护资源,提高出口结构的需要”。

  有关专家介绍,磷矿石是磷酸二铵这种磷肥的主要原料。为遏制资源性商品出口,我国自去年11月1日开始对磷矿石开征10%的出口关税。据悉,我国2006年磷酸二铵出口量为78.6万吨。

  当前能耗居高不下、环境压力加大;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贸易顺差激增,贸易不平衡压力增大;出口增长结构及增长质量亟待调整与提高,是当前对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进行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这一宏观经济大背景决定了出口退税率调整和开征出口关税是结构性调整,在降低甚至取消“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同时,对国家鼓励和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提高。梅新育说:“应该减少资源类产品出口,资源类产品宁愿埋在地下。”

  而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则认为,近期频繁调整出口退税和对部分产品开征出口关税将给部分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调整税率的方式很难改变当前外贸顺差的局面,而调整税率时给企业的适应期又比较短,可能会使企业难以应对。”

  对于此次对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的磷酸二铵开征季节性出口暂定关税,即从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税率为20%,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税率为10%。专家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控制化肥出口规模,优先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去年我国出台了限制化肥出口的政策,化肥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磷酸二铵出口仍出现了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在继续对磷酸二铵暂停出口退税的政策下,对其开征季节性出口暂定关税也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它的出口。目前,我国已分别对化肥、纺织品和铜、铝等金属征收出口关税。

  三招应对税率变化

  降低出口退税,甚至加征出口关税对相关出口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专家指出,只有尽早调整企业的出口策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首先,企业应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将适合内销的产品迅速转向国内市场,适合外销的继续加大出口。同时企业也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其次,加强出口竞价的核算也很有必要。为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少出口企业,已把出口退税部分计入利润再对产品进行定价。目前企业最关键的应对策略是及时加强对外出口竞价的核算,充分考虑退税率调整和可能开征出口关税的影响,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从长期看,企业应立足于“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既考虑到资源类产品可能开征出口税,更不要把出口退税作为盈利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

  专家还建议,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也是出口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策。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把自己产品的特色打出来,才能在市场上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蓝剑)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外贸出口政策继续调整 "资源产品宁愿埋在地下"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仪表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业专用测试仪器
通用化学化工测试分析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