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林伯强:能源价格改革不能因物价上涨而停顿
2007-11-5       中国聚合物网
    

  只要能源价格不涨,企业对提高能源效率的兴趣就不大,节能减排就没有原动力。因此,即使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可能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能源价格改革也是必需的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需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行业改革,特别是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中国能源价格大部分由政府制定和管制,能源价格比国际价格普遍偏低,定价机制也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能源价格水平和机制不合理所导致的价格扭曲,已经给中国的能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带来了严峻的问题。目前政府十分重视节能减排,但是如果没有能源价格改革的支持,节能减排将事倍功半。因此,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影响

  中国的电、煤气、热力还实行政府定价,天然气和成品油的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煤、焦炭、天然气、电的价格相对较低。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虽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但调整时间滞后,调整幅度也往往低于国际原油和成品油的涨幅。

  由于中国的能源资源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和能源资源价格较低,价格机制无法调节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导致了资源的低效和“过度”利用。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地是建立在高耗能、低效率的经济结构之上。能源资源粗放式开采与资源短缺的现实形成极大反差。偏低的能源价格还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贸易顺差,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中国目前的低能源价格政策和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现状表明,能源价格改革很可能就意味着价格的上行。可以预见,由于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中长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定会受到影响。能源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上游产业,其价格上涨会造成产业链中下游行业的成本上升,成本压力将逐步转嫁到最终消费品。

  能源价格上涨虽然会加大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对于短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则取决于产业的供需情况。如果产能过剩,能源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小,也就无法将能源价格上涨转嫁到最终消费品。至少以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这一过程将十分缓慢。

  然而,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实际上最有效的节能减排还是价格手段。只要能源价格不涨,企业对提高能源效率的兴趣就不大,节能减排就没有原动力。要让高耗能企业自动放弃扩张,只有加大能源的成本,让价格引导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即使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可能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能源价格改革还是必需的。

  能源价格机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进程过于缓慢,是因为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改革过程中缺乏整体设计。如煤炭价格基本市场化,而电力价格改革却滞后,造成了“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另外,原油市场价格与成品油市场价格改革的不同步,造成了成品油价格倒挂的现象。

  迄今为止,关于能源价格改革的讨论,比较多的还是能源价格的国际接轨。单纯地强调价格水平与国际接轨不一定有效,因为这可能忽略了中国资源禀赋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就资源问题来说,不消费时,地大物博;一旦消费,任何一种资源都可能有潜在的短缺。因此,如果充分反映了能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中国的能源价格还有可能高于国际水平。

  简单的国际接轨也会忽视公众的承受力。价格改革带来的价格上升对于不同消费者的影响以及某个社会群体对这种影响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社会公平是能源改革必需考虑的一个问题。由于收入的不同和所有制的差异,简单地让消费者都支付市场(国际)价格,即使是合理的国际接轨,也可能会损害一部分消费者的利益。针对性强、透明有效的消费者价格补贴可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这也是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通行的生产者价格补贴导致的无区别消费,既不利于提高能源效率,也不利于社会公平。

  能源领域垄断势力的存在,也会给能源价格改革增添不确定性因素。由于能源的特性,行业垄断势力一般较强,能源价格改革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垄断企业的影响。但是,目前中国的能源企业一般为国有,对价格相对不敏感。因此不能夸大能源垄断对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阻力。事实上,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企业左右市场价格的力量。

  可以理解,由于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相对于其他领域的价格市场化进程显得缓慢。改革过程中存在和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决定了能源价格改革的漫长之路。但是,市场化是一个大趋势,社会经济的转型一定会推动能源价格改革不断前进。我们担心的是:缓慢的能源价格改革可能会使我们丧失一些重要机会,从而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成本。进一步说,如果没有可行的能源替代,目前的低能源价格政策导致能源无效或低效使用,就意味着将来更高的能源价格和更大的环境成本。

  据说,因最近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路走高,能源价格体制改革暂时搁浅。没错,现在改革,会多付出些成本;但现在不改革,成本可能更大。

(责任编辑: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林伯强:能源价格改革不能因物价上涨而停顿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纤维制品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通用分析仪器
物性测试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