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妙补大坝裂缝——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自主研究成果,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随着一项新成果近日通过评估,以后给大坝“治病”有望采用国产优质产品,推广涂灌表面、深层固坝的新方法。日前,在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召开的科技成果评估会上,这项名为“高渗透改性环氧防水防腐系列材料”的新成果,受到多位资深评估委员们的肯定。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混凝土表面存在肉眼难于发现的裂缝,灌浆材料正是顺着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和“毛细血管”,渗入内部,固化后起来防水、防腐的效果。这是由我国化学灌浆创始人之一中科院叶作舟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就在现场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的。
裂缝和渗透一直是威胁水电大坝安全的大敌,传统只能采用开挖回填这样费时费财的方法解决;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化学灌浆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叶作舟带领的课题组,就在现场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说,从1988年起,广州化学所历时七年深入研究资材的改进。新的资材在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及广东新丰江、飞来峡等大坝和水电站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此次通过评估的新材料正是在广州化学所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推出,由于原材料全部国产,其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左右。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是中国科学院在华南地区唯一,以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研发机构。现有中国科学院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化学灌浆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主要学科及研发方向有有机合成与天然产物化学、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功能新材料、化学灌浆工程技术与材料、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技术;承担多项国家、中科院和省、部、委级重点项目以及一大批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课题。取得众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 388项,获授权专利26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