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为整个领域建立了一个实验思想学派——记二○○七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哈德·埃特尔
2007-10-18       科学时报
    
 作者:王丹红/编译
格哈德·埃特尔成功描述了在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细节,并以此方法为现代表面化学奠定了基础。他深刻的见解和卓越的实验能力向人们展示:如何在这个领域获得可靠的结果。
 
10月10日,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博士,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但委员会的公告同时强调:与通常的做法不同,选择埃特尔并不是因为他研制出某种特定的工具、技术或某个发现,而是因为“他为整个领域建立了一套实验思想的方法”。
 
化学界同行为他高兴。这是自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在1932年因“在表面化学中的发现和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后,表面化学领域的第二个诺贝尔奖。最近几年有数位生物化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至于有人误以为现在只有作与生物有关的研究才能得化学奖,其实,在过去107年中,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化学奖都授予了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这一次物理化学家获奖再次表明:物理化学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复杂的表面
 
研究在表面上所发生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但“发生在表面的反应非常难以研究,因为这种反应只含有几个分子,通常以极快的速度在只有一个分子厚的薄层中进行”。英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化学家约翰·维克曼说。同时,表面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很难让表面足够清洁以研究某种特定反应,这样的研究需要真空设备、电子显微镜、超净间,以及先进的方法和极高的精确度。
 
20世纪60年代,由半导体产业发展出的真空技术促成了现代表面化学的诞生。埃特尔是最早洞察到真空技术巨大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他1936年出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在慕尼黑技术大学度过大学生涯,1965年获得慕尼黑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研究发生在气体和表面之间的化学反应。1965年,他在德文期刊《物理化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独立的学术论文。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公报说:“他奠定了整个表面化学研究领域的方法论。”美国化学会主席凯瑟琳·亨特称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所在领域“极少为公众所知,但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生活”。她说:“未来,这一研究将帮助我们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制造更小、更强的电子产品。”
 
也许,埃特尔对哈伯-博施固氮法所作的仔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表面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他的系统实验方法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捕捉空气中的氮
 
氮是生命体的基本元素,存在于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中;空气中也富含氮气,但地球上的动植物需花费一番工夫,通过吸收含氮的化合物才能获取,因为通过三键链接两个氮原子的氮气是一种十分稳定的分子。
 
自然界固定氮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为闪电:闪电以其巨大的能量将大气中的氮分子解离,让它们与氧分子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溶进雨水,生成亚硝酸根及硝酸根而渗入土壤。虽然世界各处常有闪电,但闪电固氮却不是一个产生含氮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每年经由闪电固氮所得的含氮化合物,仅占固定氮总量的10%。二是拥有固氮酵素的某些固氮细菌:它们寄居或独自生存在土壤中,能将大气中的氮气分子转化为氨及铵离子,每年经由细菌固氮所得的含氮化合物,约为总量的65%。
 
最后25%是固定氮,来源于工业途径的哈伯-博施法:在高温高压下,让氮气与氢气在精研的铁粉上反应生成氨,进一步制成氮肥。哈伯-博施固氮法的发明是工业生产化肥的核心步骤,奠定了现代农业的基础。因固氮法的发明,弗里茨-哈伯19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埃特尔用系统的方法,一步一步研究了哈伯-博施法的反应过程,他发现这一反应过程是由7个而不是以前认为的5个步骤构成的,并以这种方法为整个学科创立了实验思想的学派。
 
氮分子还是氮原子?
 
表面化学在哈伯-博施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个过程必须以精细的铁粉作为催化剂,让氮气与氢气同时被吸附到铁粉表面,然后进行反应。埃特尔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这一反应过程中,哪个步骤最慢?因为提高最慢的步骤就能提高整个过程的速度。
 
为研究哈伯-博施过程,埃特尔使用了一个理想系统:在真空中铺上一层清洁和光滑的铁粉,再控制性地输入不同的气体。他发现,当氮气分子到达铁粉表面时,它首先是以分子的形成吸附,完全吸附后,两个氮原子之间的键可能断裂,以氮原子的形式与铁离子吸附,当然,这需要一些时间。埃特尔的问题是:氮分子是以分子还是原子的形式与氢反应?早期的研究已经知道,氢分子在铁粉表面立即断裂,并以氢原子的形式吸附在表面。
 
为回答这个问题,埃特尔在增加氢气的同时测量了铁粉表面氮原子的浓度,发现氢增加得越多,铁表面氮原子的浓度就越低,这表明氮是以原子而不是分子的形式与氢反应。
 
但是,测量铁表面氮原子的浓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埃特尔用光谱分析方法来区分氮原子和氮分子,同时,他又用另一种方法来测量氮的深度,即研究铁粉表面的形状,因为当氮吸附在铁粉表面时,表面的形状会有微小变化,他用电子轰击铁粉表面,电子不同的散射模式揭示了表面的不同。
 
为什么要同时使用不同的方法呢?因为这种类型的表面化学,非常难以确定所看见的就是事实。系统中任何微小的杂质都会立即吸附到表面,换句说,这种表面必须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方法来研究,以确保所获得的图像没有因污染而扭曲。因为是在一个原子厚度的表面上进行观察,所以每个实验技术所获得的信号都非常微弱。
 
找出最慢的一步
 
在哈伯-博施反应过程中,埃特尔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分子在铁表面停留的时间,发现氮分子分裂成氮原子这一过程限制了整个反应过程的速度,而且,一旦两个氮原子从彼此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它们立刻与周围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氨。如果要提高整个反应的速度,就必须加快氮气分裂成氮原子的速度。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在催化剂中加入钾是提高哈伯-博施反应过程的方法之一,埃特尔不仅表明加入钾确实会提高速度,而且还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结果。
 
氮分子分裂的速度大大慢于反应中的其他步骤,这意味着后续反应都是在瞬间进行的,很难再寻找方法来研究这些步骤。但埃特尔没有放弃,他想制作整个反应过程的路线图,他的创造性和不屈不挠的性格让他实现了这一目标:他发现可以从反向来研究这个过程。
 
哈伯-博施过程是一种可逆向进行的反应,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注入系统的气体是氨气还是氢气加氮气。因此,埃特尔着手研究氨气是如何吸附在铁粉表面、再一步步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他将重氢加入反应系统,当氨气释放出氢原子后,它会立即接收一个重氢原子,通过这种方法,他观察到两个缺失的中间步骤,即氨分子中的3个氮-氢键不是同时断裂,而是一个接一个地断裂,并测出了最后一步反应过程的速率。
 
埃特尔对哈伯-博施过程的研究,表明了他的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建立过程。利用高度受控的系统,他成功测量了每一个反应步骤的速率和反应动能,这些数据又被用于更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反应过程的计算。这就是埃特尔的方法学不仅对基础研究,而且对工业模型的建立也极为重要的原因。
 
特殊的生日礼物
 
10月10日,埃特尔71岁生日,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往常宁静的小花园里欢声、笑语、祝福和闪光灯不断,研究所300多名研究员欢聚一堂,用香槟和德国脆饼庆祝埃特尔的生日。
 
诺贝尔奖这份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生日大礼让他喜不自禁,他说:“我当然知道自己是候选人,但物理学奖昨天颁发给一位德国人,所以我认为化学奖不会给我了。”诺贝尔奖委员会打电话问埃特尔:除了这份科学荣誉外,他还得到了什么生日礼物?“还有一个散步用的拐杖。”他说。
 
在接受《科学》杂志的电话采访时,埃特尔将荣誉归功于领域里的同事,他说,这一领域是许多表面特征技术平行发展所推动的,许多科学家已熟练地组织应用这些技术,比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表面化学家盖博·索马杰教授。因为在表面化学领域的贡献,索马杰和埃特尔分享了1998年的沃尔夫化学奖。
 
《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说,让许多同行不解的是:为什么索马杰没有和埃特尔分享诺贝尔奖?埃特尔也说:“他(索马杰)没有我和一起获得诺贝尔奖,我有些失望。”
 
英国卡迪夫大学物理化学家Graham Hutchings则认为这一诺贝尔奖极为公正,“最好的表面科学家获得了承认。他在非常基础的水平上研究了分子在表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因为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认识是如此深入,才可以发展许多设备和技术。”
 
当被问及诺贝尔奖会怎样改变他的生活时,埃特尔说:“我希望这不会太多地改变我的生活,但以前获奖的人都告诉我,这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我希望我还能继续作研究。”
(责任编辑:晓靖)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他为整个领域建立了一个实验思想学派——记二○○七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哈德·埃特尔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纤维制品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通用分析仪器
物性测试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