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硫设备核心技术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 |
|
2006-9-13 中国聚合物网 |
|
针对近年来电厂脱硫行业准入缺乏监管,,导致脱硫公司良莠不齐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昨日发布的《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现状及有关建议》指出,应当加强脱硫产业化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实行脱硫公司资质管理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除此之外,《建议》还指出,应当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脱硫工程后评估;建立健全烟气脱硫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后评估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近几年,由于脱硫市场急剧扩大,一批从事脱硫的环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由于行业准入缺乏监管,对脱硫公司资质、人才、业绩、融资能力等方面无明确规定,导致脱硫公司良莠不齐,一些脱硫公司承建的烟气脱硫工程质量不过关。同时,对烟气脱硫工程招投标的监管不到位或监管不力,部分工程招投标存在走过场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硫排放最多的国家,至2005年底,全国已配套建设脱硫设施的火电装机容量5300万千瓦,但还有3.3亿千瓦已建成火电装机没有安装脱硫设施,加上今明两年规划每年新建火电装机容量5000~6000万千瓦,脱硫工程将带来巨大商机。
“若以脱硫工程每千瓦投入500元计,就要将耗资60亿元。这将给电力环保设备带来巨大商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在巨大的商机面前,脱硫设备核心技术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主要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国内企业的软肋。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少数脱硫公司拥有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技术,大多数脱硫公司仍需采用国外技术,为此,已向国外公司支付技术引进费约3.2亿元,技术使用费约3亿元。
对此,《建议》认为,国家应当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烟气脱硫的自主创新。具体而言,对于引进的脱硫技术,创新的重点是降低工程造价和降低系统能源消耗。对于原始创新的,特别是已完成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试验工程的脱硫技术,创新的重点是适用于更大装机容量的脱硫技术。对于已有工程业绩的脱硫技术,创新的重点是副产品的有效利用和完全处置。对于关键设备,创新的重点是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责任编辑:翟秭祺) |
|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
发表 对“
脱硫设备核心技术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