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4月27日电 在油气田开采中,如何使地层中的石油更顺畅地流至地面一直是提高油田开采效率的难题。历经20年攻关,我国科学家成功探索出气举采油系列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油田开采效率,目前已经开始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
主持这一创新技术的长江大学廖锐全教授介绍,在油气田开采中,液体(石油)较重,在上千米甚至几千米的井筒中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使地层中的石油无法流到地面。如果能人为地将气体压入井筒,使井筒中的液体混气后变轻,原油则容易喷至地面。
围绕这一思路,廖锐全教授与课题组成员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气举井动态仿真、气举采油优化设计、气举动态分析及工况诊断、气举优化配气技术等方面获得一系列突破,提出了更加符合我国油田情况的井筒压力、温度计算方法,提高了压力、温度的计算精度;提出了多年不用起下油管更换井下过气阀而又能使油井经常处于高效工作状态的气举设计方法;建立了利用地面测试资料对气举井井下工作状态进行诊断的方法。
这些创新技术可在气举井尚未投产之前预知其工作状态,能对气举井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油井的正常工作时率,达到以最大产油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分配注入气量的效果。这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油气田开发水平和开采效益。仅新疆鄯善油田,其气举井平均单井产油量已为常规抽油井的3.3倍。
由于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获得了一系列奖励。相关技术在吐哈、塔里木、中原等油田运用至今,初步测算已创直接经济效益逾16亿元。据了解,目前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开始引用此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