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包装领域中的不可或缺材料——薄膜,包括BOPP、BOPET、BOPA、CPP、复合薄膜及其它薄膜,主要用于烟草、食品、药品、轻纺及音像产品的包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农用化工产品需求增加,带动了软包装的快速发展,软包装薄膜的产量由2000年的143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386万吨,尤其是BOPP、BOPET、CPP薄膜,近几年来在较高利润的推动下,发展更为迅猛。BOPP薄膜产量由2000年的40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160万吨;BOPET薄膜产量由2000年的6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33万吨;CPP薄膜产量由2000年的8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30万吨。但由于我国BOPP、BOPET、CPP薄膜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性及上线的盲目性,造成了薄膜产品,尤其是一些普通薄膜产品严重的供大于求,加之原料的不断上涨,使得大部分生产企业利润下滑。
21世纪的中国包装大市场,产品既要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包括材料的抗拉伸强度、耐撕裂、耐冲击强度等,还要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不与内装产品发生任何化学反应,确保内装产品的安全,另外还要有较高的耐温性,满足高温消毒和低温贮藏等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包装用薄膜新品种的开发十分活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个性化的需求。由于材料自身特性的局限性或价格的因素,软塑包装已经由原来的单层薄膜的生产,向多品种、多功能层次的复合包装膜发展。
但是,随着食品包装、工业品包装、家庭日用品包装、服装包装、药品包装等领域大量地采用软包装薄膜,软包装生产所引发的溶剂排放以及废弃软包装产品的无法降解均带给环境沉重的负担。国家对于软包装材料、黏合剂、油墨等产品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一系列法规相继出台。同时,消费者对软包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用于包装食品、药品、日化商品这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时,软包装的安全、无毒便是最首要的要求。各个行业的用户均对包装的材料选取、复合以及印刷工艺中的的溶剂残留控制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迫使软包厂选择更为安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我国软包厂所采用的原辅材料如各种塑料薄膜、油墨、溶剂等等都来自石油,原油价格上涨使软包厂原料成本不断提高。以软包装行业使用的主要原料聚乙烯为例,中国聚乙烯的价格从2001年底的低点58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10600元/吨,涨幅高达80%以上。另外一方面,国内软包装厂大多规模较小,存在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等问题,造成软包装厂对上游原料企业没有谈价的权利,对下游企业没有谈价的资格,利润空间狭小。
面对生存压力,国内软包厂致力于新工艺的引进及对生产设备的改进,另外也有很多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或功能性产品来提升产品销价,增强市场竞争力,也有个别企业通过行业协会结成统一的价格联盟来控制市场价格。
当前,功能包装是包装新技术发展前途最广阔的应用领域。高阻隔性、可降解环保、活性包装、热收缩薄膜、耐高温蒸煮、耐烘烤、耐低温冷冻、无菌(抗菌)性以及防静电、防锈等具多功能性薄膜正成为行业开发的热点,不断优化的功能性包装将更好地保护商品,使包装更具便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个性化的需求,或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
对于薄膜厂商未来的发展趋势,江苏中达有关负责人冯树铭强调,管理方面将加强宏观调控,节本增效。产品方面,大力发展薄膜差异化产品、开发薄膜功能性产品、研制可降解塑料薄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他认为,对塑料薄膜包装行业来讲,为使薄膜达到差异化、功能化的目的,除从生产工艺、原料配方进行优化外,主要应从原材料改性和功能性母料及市场调研等方面入手。因此,薄膜生产厂家应该一手牵两家:即一方面与上游厂家——生产厂和功能母料生产厂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要与下游客户保持沟通,做到供、产、用三方互通信息,相互协作,争取三赢、共同发展。
从市场反应来看,我国原有的复合薄膜行业正在经历重大的改革,围绕着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的原则向深加工发展。功能性薄膜正在向更新更高的水平发展,与此同时,油墨和粘合剂的制袋印刷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我国薄膜行业向更深度发展。我国的功能性薄膜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企业创新意识也还比较薄弱。随着产品的分类细化和生产设备的专业化,国内企业应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认真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