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工业正在成为长三角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把石油、化工列为主导产业的有9个城市。长三角沿江沿海地区分布了至少10家以上规模的化学工业园区。与此同时,长三角也正在成为危险化学品事故高发地区,仅今年前5个月,在长三角发生的此类事故至少有10起。安监部门的人士“连觉也睡不安稳”。
由江浙沪三地联手的长三角危险化学品联控机制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建立。
化学课上的元素符号成为现实中的“危险源”
“液氯泄漏”、“盐酸泄漏”、“有毒物品爆炸”……此类新闻在长三角地区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正在增高。上海一位老工人纳闷:“过去化学课上学的一些元素符号,怎么都成为一个个危险源了?”
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今年前5个月在长三角地区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触目惊心:
———5月30日下午,上海外环线一入口处发生车辆追尾事故,一辆槽罐车中的3吨盐酸倾泻在路面
———5月9日中午,杭州一辆运硝酸的货车发生泄漏,周围路段迅即封锁。
———5月8日早晨,温州龙湾一家溶解乙炔气厂内的电石车发生爆炸。
———4月12日凌晨,江苏无锡一家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周围2000多名居民被疏散,多人入院观察,幸无人员伤亡。
———4月4日中午,上海松江佘山无机化学品厂发生有毒气体吸入伤亡事故,4人死亡,3人受伤。
———4月1日凌晨,浙江省温岭市区乐锦路上,一辆大货车上的14桶化学品爆炸并引发火灾,5间民房受损,消防官兵奋战2个小时扑灭大火。
———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车祸,致使液氯大面积泄漏,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560人,1万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长三角成“危险三角洲”?
“散、乱是化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此间安全生产专家对记者说。
仅仅一个上海,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和废弃物处置的单位竟高达5500多家,涉及的化学品品种十分庞杂。每年从海陆空进入上海的危险化学品有4500万吨,上海每天液氯的使用量就达700吨。虽然上海在杭州湾北岸已建立了世界级的化学工业区,意欲形成集中布局,但面广量大的“存量”化工产业分布依然散乱,小规模、高能耗、低效益、安全隐患多的生产企业还大量存在。据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上海有超过100家的低效、高危化工企业。
危险化学品存储、经销和运输环节更是险象环生。上海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有1700多家,存储方式和场所也是花样百出,到现在有的连装的是什么也不清楚。上海还有每年17万吨的民用零星化学品在公交车、地铁里搬来运去。
此间专家表示,如不尽快实施产业集约化,同时辅之以严密的监管体系,重化工时代的长三角将成为“危险三角洲”!
全程“联控”开始启动
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春源说,目前长三角跨地区的化学品运输,基本上有三个“不清楚”:始发及终点不清楚;运输路线不清楚;路途动态状况不清楚。
为了让这些不清楚变为清楚,近日,江浙沪安监部门负责人在上海聚首,专题商讨建立长三角危险化学品动态监控机制。据了解,这次会议之后,长三角地区将会有一系列变化:运输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危化品运输车辆、船舶要设置十分醒目的特别标识;承运的车船都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以便监管部门动态跟踪,第一时间接收报警,并及时实施应急处置。
长三角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也在加快进行。浙江省台州市通过在化工园区统一治污和统一原料配送等途径,提升产业档次和生产的安全性。上海将分布在11个区县的101家“三无”化工企业(无立项批准、无规划许可、无土地使用许可)列入“黑名单”,将采取果断措施坚决予以关闭。上海还将建立化学品集中交易中心和集中存储基地,使得化学品经营和生产企业逐步实现“零储存”,使得事故几率尽可能降低。此外,上海还开始探索建立民用化学品“点对点”的配送服务体系。今后油漆之类的民用化工品将像送矿泉水一样送到居民家里,以免在公共场所发生危险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