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傅成玉建议大量进口天然气以解决石油替代
2005-11-24       中国聚合物网
    

    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日前在“应变与互动--全球经济新态势下的中国企业战略”高层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将迅速扩大,进口清洁便宜的液化天然气将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并解决大量石油替代。目前中海油已经率先在广东建设中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计划于2006年投产。

  “现在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发展非常快。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在国内还没有人认为液化天然气可以成为中国市场需求的一个能源品种。但是到了2003年我们做试点的时候,液化天然气被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能源的一个补充。到了2004年、2005年我们的整个预测全都被推翻了。”傅成玉感叹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保守的预测。

  傅成玉说,当时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计划9年分3期,每期3年,第一年建300万吨,可是当建到半年时就发现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于是就将300万吨改成370万吨。

  “到第二年就发现第二期不能再等三年了,就得马上开始。所以当时就把一、二期合起来,把管道加大、增加储存站。”傅成玉说。

  据他介绍,广东液化天然气的一、二期项目在原先计划的基础上加大了600万吨。广东同时向发展改革委申请要建第二个站,至少要加300万吨,而福建、浙江、上海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据统计,由中海油主导的沿海LNG进口在未来几年内将迅速达到2500万吨/年。

  “我们到2010年规划进口30000万吨,刚开始谁都怀疑有没有这么大的市场,现在看是不够。”傅成玉说。

  据介绍,300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4000万吨的石油。到2020年按目前在建项目的规划,中国至少要进口600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进口8000万吨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的热值远远高于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可以解决大量石油替代计划,”傅成玉说。

  中国目前每年进口石油1亿多吨,在高油价的背景下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

  傅成玉认为世界天然气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尽管这两年液化天然气价格也在大幅上涨,但是上涨的幅度远远低于石油。

  我们第一期为广东签的液化天然气是20美元/桶,一年370万吨25年价格基本不变。我们看10年以后天然气也是非常便宜的,天然气价格随着油价浮动,但石油价格每涨1块钱,天然气价格上涨幅度大概只相当于油价上涨幅度的20%,傅成玉说。

  中海油已经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海南等沿海省市推进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并计划建设一条东南沿海天然气管道连接海上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

  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国内第一家液化天然气项目,采取中外合资、中方控股的方式。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370万吨/年,二期工程设计规模700万吨/年,项目计划于2006年6月投产。

  福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是中海油总公司在沿海投资建设的第二个LNG接收站。包括接收站、输气干线项目和八个用气项目。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260万吨/年,计划于2007年10月试投产。

  浙江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合资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二期扩建到600万吨/年,预计项目2008年建成投产。

  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设计规模为600万吨/年。一期计划于2008年6月建成投产,可形成每年供应上海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力。

  海南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一期建设规模为200万吨/年,于2010年建成试运,并计划于2015扩建到300万吨/年。

(责任编辑:一文)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傅成玉建议大量进口天然气以解决石油替代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仪表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业专用测试仪器
通用化学化工测试分析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