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这种长期依靠外需的经济再发展10年到20年,我们的经济就会得‘日本病’。”日前,高盛(亚洲)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个演讲中指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汇率制度是关键。
在宏观调控以前,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在美国的收益率曲线上面。随着美国加息,中国大量发行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下降,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已经在美国收益率曲线下面,短端相差200基点,长端相差150基点。
对于收益率曲线的这种状况,梁红认为,这样的政策作为短期的周期性政策,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作为长期的政策,就有问题了。
她说,中国的发展比美国快,投资回报率比美国高,因此风险更大,但是收益率曲线长期以来比美国低,这对经济结构影响会非常大。
她指出,上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病”的发生就是因为他们当时采取了类似的政策。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升值的压力,让市场利率在美国利率之下,这引起了投资效率的低下和房地产的过热。
她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短期的,长期的效力值得怀疑。中长期的问题还是要用中长期的办法来解决,所以不必要担心汇率放开对真实经济的影响。
梁红对央行宽货币的政策评价颇高。去年经济过热的时候,内需对名义GDP的贡献率是超过百分之百的,今年第一季度这个比例降到40%左右,今年第三季度这个指标则在慢慢回升,主要是总需求本身保持很高的增长,贸易顺差的热量逐渐传导到内需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比较快,央行对冲力度减弱。“如果不是央行的操作悄悄减弱的话,我想我们今天讨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信心会少一点。”她说。
她认为现在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过高。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人民币本身就有升值的压力,而且人民币还跟着美元一起跌。“后果就是外汇储备的疯狂增长,去年主要是热钱的进入,而今年则全是贸易项下的顺差和FDI这些‘冷钱’。”
她认为,如果以爬行速度升值,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这使中国经济非常依靠外需,但是外需看上去很弱。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油价,高油价会拖垮美国经济。而中国经济本来不依靠美国就可以很好地发展,如果美国不行的话,中国就会受很大的影响。她认为,价格机制是最基本的。“如果不把价格信号发出去,仅仅靠行政的手段,效率肯定是有的,但相对来讲就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