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生花了钱的学生服装质量可能并不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02年-2004年连续三年,浙江省学生服装抽检合格率分别为58.3%、60.3%和52.2%,也就是说,平均在每2件学生服中,就有1件不合格。污渍油渍、尺寸不准、穿着变形,以及学生服装中外观质量和色牢度等问题尤为突出。
为扭转这一状况,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浙江省教育厅将从2006年起对学生服装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分类管理,提高准入门槛。今后,浙江省内101家生产企业将根据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和检验能力、内部管理、历年质量状况等情况,划分为A、B、C三类,以便教育部门在招投标中进行参考。
学生服装总体质量不佳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所长翁宏力说,目前浙江省内绝大多数学生服装均采用普通化纤面料,存在的缺点是透气性和吸汗性较差,而学生本身爱动,容易出汗,穿着会很闷,易引起一些皮肤疾病。如果同时学生服装的色牢度不佳,还会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引起其他疾病。尽管有要求学生夏装采用50%以上棉为原料,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还是会千方百计节约成本。浙江省内共有生产企业101家,最多的集中在杭州,为21家。据评定人员介绍,在对剩下的企业进行评定中,肯定还会有不少企业会被直接淘汰出局。
争相压价压出低质量校服在温州,学生服装一年的需求量大约在30万套,这个数量只要2家规模企业就能完成,但事实上,每年参与这30万套学生服招标的多达17家企业。从2001年起,浙江省实行了学生服装招投标活动,招投标降低了采购成本,但是因为学生服装的准入条件较低,也造成了学生服装市场的恶性竞争。每年,近百家企业争相参加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服装招标。招标中竞相压价的情况比较突出,成本较低的小企业可以将招标价格压得很低,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有信誉的企业往往因为管理成本更高在价格上输给小企业。“去年招标时杭州一家企业的下装报价甚至只有18元,这样的产品很难有质量保证!”翁宏力副所长说。
达不到C类取消投标资格为了改善这一个状况,浙江省纤维检验所已对全省48家经省教育厅备案登记的学生服装生产企业进行了分类评定。其中,A类企业9家,B类企业8家,C类企业29家,还有2家企业达不到C类要求。根据即将实施的《浙江省学生服装生产企业质量监督分类管理办法》规定,被确定为A类的学生服装生产企业,每年抽检一次,抽检不合格降为B类;被确定为B类和C类的企业,每年抽检二次,B类企业抽检不合格的降为C类,C类企业抽检不合格的不再列入分类管理,即取消其投标资格。
对在分类管理中达不到C类要求的企业直接取消其投标资格。根据近年质检部门的统计数据,连续3年抽检合格的生产企业只有30%左右,因此在浙江省内的学生服装生产企业中,大量的是C级企业,质量无法提高,这也让质量管理部门颇为担忧。据介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学生服装的生产。如宁波地区,品牌企业纷纷参与学生服装的生产,去年是“一休”和“杉杉”,今年是“洛兹”和“太平鸟”。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已经表示,今后的学生服装招标将只邀请A、B类企业参加。这将会刺激C级企业改善和提高质量管理。